四川西北,九环线上
以山为骨,以水为脉
平武画卷缓缓展开
步步生情
......
两岸长势茂盛的青稞
牛羊漫游的神秘古寨
这里居住着东亚最古老的部族
——白马藏族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人民法院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找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法院工作结合点,以“石榴籽”调解工作室为抓手,积极探索“民俗+法理四步走”解纷工作法,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接地气、有温度的特色司法服务,蹚出一条民族聚居地区多元解纷新路径。
民族调解室
“家门口”的司法服务
“他欠我的钱到底能不能还,我每天忙着做工也没时间到法院来,我家两个娃娃还等着交学费呢!”白马藏族乡厄里村村民若某在电话里着急地说。
日前,村民若某来到法院,请求讨回被王某拖欠的挖机机械费。若某称,每到约定付款日期,王某就以各种理由推诿,甚至避而不见。
接到申请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与王某取得联系并详细了解事情的经过。原来,王某确因资金周转紧张未支付费用,他表示愿意接受调解,但因实在抽不开身赶到县城,所以才一再拖延。
“这老让群众跑路也不是个办法,还是得让‘石榴籽’调解室发挥作用啊。”承办法官当即表示。
平武县共有178个行政村,行政村之间交通不便,人居分散,辖区内有汉、藏、羌、回等26个民族,民族认同感强,讲乡情,重宗族的地方特色明显。结合这一情况,平武法院主动延伸服务,在乡镇党委的支持下,将矛盾纠纷化解阵地“石榴籽”调解室设在老百姓家门口。
如何将专业素养与民族情感相融合,让少数民族群众在调解纠纷时有“家”的温馨感?这是平武法院石榴籽工作团队审慎思考的问题。
该配图与文中案件无关
“这哪像法庭,坐在这里跟回到家一样,一进来我整个人都放松了,村干部在我们也不用担心听不懂汉话,真好!”
走进白马藏族乡“石榴籽”调解室,随处可见白马藏族独有的花腰带、白毡帽等少数民族非遗元素,沙发上放置着柔软的特色印花靠枕、桌上也摆好了蜂蜜热茶......
调解室里的长桌边,一口茶、唠家常、诉心声,矛盾解开、纠纷化开。经过一番耐心劝说,若某对王某资金紧张的情况表示理解,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从调解室打造到调解员选聘,“石榴籽”调解团队都充分考虑了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语言差异、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在坚持依法解纷的同时,充分发掘地域特色解纷资源,借助少数民族调解力量,选聘群众基础好、威望高、办事公道、知晓政策法规的乡贤和少数民族村干部作为调解员,助力调解和风浸润乡村每个纠纷角落,真挚迸发出乡村平安自治的基层活力。
双语调解员
“贴心人”的精准对接
“这个婚我一定要离。”近日,白马藏族乡的张某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提起诉讼,要求与张某某离婚。承办法官组织双方到法庭进行调解时,发现两人均为当地白马藏族群众,不能用汉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安排通晓白马藏语的调解员担任翻译,经过一周的多方调解,双方当事人就婚姻关系、子女抚养以及其他婚姻侵权等事宜达成一致,并当场履行金钱给付义务。
调解结束后,张某激动地说:“我没有文化,汉语也说不好,法庭通知我后,我还担心事情讲不明白,没想到法院的同志为我们请了白马藏语调解员,服务真的太周到了”。
多年来,一起起案件案结事了,一桩桩纠纷迎刃而解。得益于平武法院积极探索尝试将民族文化传统及习俗融入当地矛盾纠纷治理举措中。为打通语言交流堵点、保障少数民族同胞诉讼权益,平武法院聘请了2名群众声望高、解纷能力强的汉藏双语调解员参与调解矛盾纠纷,把法律适用和民族习惯、村规民约结合起来,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办好每一个案件,用乡音拉近司法距离,用民俗构建情感共鸣,用“听得懂”的话语体现“看得见”的正义。
数字化赋能
“指尖上”的高效解纷
“本以为这次诉讼会因为灾情延期,没想到这么快就给我们处理好了,感谢法院,感谢法官!”终于拿到拖欠工资的白马藏族乡村民杨某在视频中动情地说道。
原来,承办法官采取线上调解的方式成功诉前调解了一起拖欠工资合同纠纷。
因突降暴雨、山体滑坡致使道路中断,原被告均无法到达现场参加庭审,于是法官庭前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指导双方通过“云上法庭”客户端建立起视频直连,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协商一致,在线上达成了调解协议。
平武县地处九环沿线,高山林立、沟壑纵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幅员面积的94.33%,加之交通不便、群众文化基础差,当事人想进行诉讼更是难上加难。
平武法院以数字法院建设为支撑,充分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互联网+调解”“云上参审室”等模式,让有需求的群众只需拿起手机、登入网站就可以开展跨域立案、线上调解等在线诉讼服务;通过“线上调解+线上确认”方式调解各类案件,有效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节约司法资源,为广大山区群众参与诉讼庭审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
普法立体化
“最优解”的巧妙结合
“以前遇到纠纷不知道找谁解决,没有人帮忙出主意,只能到法院打官司。现在法院在村里建了工作室,有法官,有调解员,还有律师,现在还时不时过来给我们搞法律宣传,不光在家门口就把问题解决了,还让我们学会了很多法律知识。”白马藏族乡伊瓦岱惹村村民田某如是说。
“土地承包纠纷走啥途径?”“外出打工拿不到钱怎么办?”“别人向我借钱借条怎么写才有效?”……
正值10月民族团结进步月,平武法院“石榴籽”调解室法官送法到家,温暖服务直达民心,法官工作室摇身一变,成为了法律知识的驿站,法官们化身为“快递员”,将一份份专属定制的法律服务“快递”直送居民手中。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提高基层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平武法院将普法宣传和驻村帮扶工作相结合,常态化送法下乡、走村入户,2024年以来,举办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23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释法说理,积极传播党的民族政策和惠民政策。
同时,平武法院通过巡回审判、法律宣讲、法律明白人培养、法治广场文化阵地建设等方式,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答疑解惑,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能力。
平武法院将始终以“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审判工作融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提升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水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努力绘就雪山彩林下的最美民族“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