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全国生态日丨卓玛的工具书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8-16 10:08:36 打印 字号: | |

纵观中国版图,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份仅有两个,“千河之省”四川便是其中之一。


顺流而上,我们在川西高原红原县境内寻访到一处秘境——查针梁子。


查针,藏语意为红柳;梁子,代表高高的山梁。这里,红柳成荫、格桑遍地。山梁南麓的梭磨河顺流而下,汇入万里长江;山梁北麓的白河平缓蜿蜒,淌进九曲黄河。


这里,是长江、黄河的天然分水岭。


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因江河滋养而生,更以江河儿女为荣。以江河之名的故事,沿着山梁一路流淌,生生不息。


今天(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四川高院、阿坝中院联合四川新闻网推出《卓玛的工具书》专题片,让我们跟随卓玛法官一起探寻川西秘境查针梁子,见证四川法院人如何以司法之力守护江河安澜。



法条的故事 规则的力量

“我要留在需要我的地方”



查针梁子山脚下的远牧点不通公路,马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嘚嘚嘚……”马蹄声渐近,达尔尕走出帐篷迎上前去。马背上的藏族姑娘身穿利落的法官制服,胸前的天平徽章金光闪闪。


是她来了——尕让卓玛。





远牧点的帐篷不大,卓玛和达尔尕一家三口围坐在火炉前。她翻开了手中的案卷,里面是几起因为破坏查针梁子片区生态环境被判罚的案例。


卓玛今天讲述的案例主角,叫“泥炭”。


泥炭,是湿地沼泽地区的一种独有产物,富含氮、钾、磷、钙、锰等微量元素,属于纯天然有机物质,对于湿地涵养作用显著。泥炭层大多形成于9000年前的冰河时期,异常珍贵,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而在查针梁子片区,就广泛存在着这样的泥炭层。


“去年,有三个人在龙日镇附近悄悄采挖泥炭去倒卖,非法获利20多万元,被判了有期徒刑8个月到3年6个月,同时还被判处了罚金。你们也要引起重视,看到可疑的人,请及时跟我联系。”


说到这里,卓玛提高了声调,达尔尕频频点头。


卓玛,是红原县人民法院的副院长,也是“马背宣讲团”唯一的女法官。


卓玛的宣讲案卷里,除了有盗挖泥炭的案例,也有盗伐珍稀树木、猎捕珍稀动物、森林防灭火的案例。而她的讲述,总是娓娓道来,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这样的法律科普宣讲,卓玛所在的“马背宣讲团”每年要深入远牧区开展10多次。


时间回到卓玛十多年前刚进入法院工作的时候。那时一些牧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他们根本认识不到猎捕动物、砍伐树木、采挖泥炭其实是一种犯罪行为。”卓玛解释道,很多时候,牧民认为捕猎为了果腹、砍树是为了取暖、泥炭在他们看来甚至只是普通的黑土。


单纯的法条讲解,对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牧区群众而言,成效并不好。所以,放在卓玛面前的唯一选择是——把案例揉成故事、做成科普,掰碎了讲给牧民们听。




可喜的是,这样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交流环节,达尔尕一家积极发问。


“卓玛法官,那外地人来我们这里捕鱼,我该不该制止呢?”


“如果我捡到野生动物的尸体带回家吃掉,会不会被判刑呢?”


“山上的树子这么多,如果不是保护植物,可以砍回来生火吗?”


有问必答,卓玛耐心地作出了解释。


解答过程中,卓玛还会时不时翻开一本红色的工具书,把对应的法条给达尔尕一家看。这本书叫《人民法庭实用手册》。


宣讲员还有记不住的法条?


卓玛笑了笑,“其实书里的内容我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拿着书讲,牧民们就会觉得我更专业,相信我没有‘忽悠’他们。”


对于宣讲成效,卓玛也很有自信。


自信从何而来?她望向不远处的查针梁子。这些年,发生在这个片区的生态犯罪案件数量明显减少了,牧区群众的主动举报变多了。更让她惊喜的是,每次她去往远牧区宣讲办案的路上,“邂逅”的珍稀动物肉眼可见地增加了。


卓玛说自己有一点自恋,“我觉得大家是需要我的,我也想留在需要我的地方。”


从马背上成长起来的这群人,又重新回到熟悉的马背上,把守护这片土地的“规则”带回牧民的身边。


而马背上,始终装着案例、法条和他们的信仰。



 
来源:四川高院×四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x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