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法改革
四川高院发布丨四川法院少年审判相关工作情况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6-01 10:03:53 打印 字号: | |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四川高院历来高度重视少年审判工作,始终站在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的高度,秉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理念,将少审工作作为全省法院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法院少年审判事业萌芽起步、改革探索、砥砺奋进的第40个年头,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今年4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法庭应运而生,勇立时代潮头、勇担时代重任。

回顾过去三年,四川法院少年审判多项工作获得表彰。2个集体、4名个人获评全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泸州中院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成都武侯区法院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维权岗”,成都中院、合江县法院被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成都中院“豌豆荚”司法品牌获最高法院肯定推广;“小丹申请司法救助案”入选“最高法院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司法救助典型案例”;承担“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研究”课题,获评“最高法院2021年度优秀课题”;撰写涉未成年人调研报告,获省委批示肯定。


四川法院少年审判工作

相关工作情况

一、以融合发展为引领,打造四川少审“新引擎”

融合审判理念。将特殊、优先保护和双向、综合保护的政策精神贯彻到各个审判领域和环节。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全力开展教育帮扶工作,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犯罪人数比率1.89%,同比下降4.5%,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下降。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2023年以来,四川法院共审结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406件,惩处罪犯3170人。妥善审理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结涉及未成年人抚养、收养、监护、探望等民事案件29714件。

融合审判力量。一方面,新成立的四川高院少年审判庭,与先期中基层法院设立的173个少年法庭,构筑起全方位、立体化审判体系。另一方面,选优配强审判团队,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法官、法官助理和审判辅助人员1500余名,从共青团、妇联、工会、学校等单位选任人民陪审员超3000名。目前,四川高院少审庭配备6名法官、4名助理、3名书记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3.3%。

融合审判机制。以专业化、制度化为目标,已形成“六+三”内外运行机制,对内有案件受理范围、审判指导意见、少审庭成员工作职责等规范,对外有公检法一体协作机制、与妇联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协同规则,建立起确保少审庭内外运行顺畅的“四梁八柱”。此外,已设立少年审判庭的法院均将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统一收归少审庭,“一揽子”解决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力量分散、协调配合不足、缺乏有力部门推动等瓶颈问题。

融合保护范围。遵循未成年人全面保护、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等基本原则,四川高院少年审判庭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为主体,同步推动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将保护范围从未成年人扩展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合理划定涉未、涉老、涉残案件受理范围,形成特殊群体一体保护的“川法特色”受案类型。

 

二、以职能延伸为抓手,激发能动履职“新动能”

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在离婚案件中,对离异父母温馨发放《未成年人关爱提示卡》,教育引导当事人履行监护职责,履行家庭教育义务。夯实家庭教育指导实践,切实解决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部分家庭存在监护缺失、监护缺位等问题。单独或联合建立家庭教育服务指导机构136个,在18861余件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对11694余名监护不当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提示书39248余份。

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开展“筑篱护蕾”专项行动,定期对教育、医疗、培训机构在职人员是否有性侵害等违法犯罪记录进行排查,通过对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职业群体是否有性侵害、虐待、拐卖等犯罪记录进行入职查询和定期筛查,源头预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产生。梳理近十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2000余条,筛查出一名有相关犯罪前科的中专院校在职员工并已辞退。开展防性侵、家暴未成年人、拐卖儿童等专项治理行动,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对留守儿童、少数民族儿童、离异家庭儿童的关心关爱和司法救助,改善特殊儿童成长环境。

拓宽对外协同。畅通联席会议,统筹全省法院与成员单位的交流沟通,开展专题会议115次,出台或会签规范性文件33份。四川高院运用全省司法大数据,形成《全省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研报告》,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推动12家单位联合制定《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加强源头防范综合治理的意见》。成都中院牵头召开全市联席会,共同签署《关于构建家事纠纷全链条预防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打造特色品牌、工作站、工作室和工作团队197个,设立心理辅导室、咨询室58个,成立妇幼保护联调中心46个。

扎实开展司法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未成年人校园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社会治理难点、堵点问题把脉开方,主动向教育局、学校、公安、文体局等部门发出涉未成年人司法建议300余份,强化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落实落细“抓前端、治未病”。

 

三、以机制建设为依托,筑牢综合治理“新屏障”

优化专门考核机制。严格落实要求,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纳入《全省各中级法院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探索少年审判考核机制,对各中院未成年人案件庭审、司法建议、典型案例、法治宣传、法治教育基地建设等设置特殊量化考核指标。下发《关于增设涉未成年人案件统计指标的通知》,细化专门统计指标,实现了三级法院涉未成年人案件的专门统计。

强化典型案例评价指引功能。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发布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大众关注,又彰显人民法院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荣县法院建议县医保局对幼儿处于连续参保期内的医疗费及时予以行政给付,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保护年度典型案例。

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通过单独或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实施意见等方式,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质性履职,全省已有近200家法院的2183名法官担任1100余所学校法治副校长。四川高院正加强与其他法治副校长派出机构沟通,一体统筹资源向法治力量稀缺地区转移。常态化开展模拟法庭、法治进校园、法院开放日等法治教育工作。

创新普法宣传模式。联合媒体打造直播节目“浅草润童心 法护少年行”“法官来了”,围绕防性侵、防电诈、防溺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热点,以案释法,护航未成年人安全。开展“致中小学生暑假期间法治安全的一封信”专项活动,通过“两微一端”等渠道共发送关怀提醒信225封,受众超77万。阿坝中院推出“宗巴雅母”系列双语普法微动漫,促进草地牧区移风易俗。

 

四、以三维共治为重心,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描绘发展新蓝图。制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推进全省少年审判工作现代化的三年规划》,蓝图清晰、目标明确,2024年夯基垒台,实现省内中级法院少年审判庭全覆盖;2025年树优争先,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予以推广;2026年固强鼎新,形成公、检、法、司“一盘棋”配套衔接制度,构建起纵向顺畅、横向一体的少年审判工作新格局。

打造宣传新矩阵。注重品牌培育,形成“豌豆荚”“正义雪莲”“香樟树”“泸法麒麟”“海棠花开”“宗巴雅母”等未成年人保护特色品牌,相关工作获得最高法院、全国妇联等中央机关单位推广认可,相关媒体在全国范围予以推广转发。加强体系发展,统筹区域内已建成的41个未成年人保护特色司法品牌和52个工作站、工作室,同步构建四川高院统领的“川法同行——护未·帮老·助残”司法保护品牌和“守未天平”党建品牌,逐步推动全省中基层法院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少审品牌,构建起“一总多分”的少审工作文化品牌体系。

打造调研新高地。加强少年审判专题调研,已参与最高法院2023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加强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权益司法保护问题研究》、省法学会课题等多项研究,中期成果已经完成。完成的“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调研报告被《刑事审判参考》采用。统筹全省法院与成员单位的交流沟通,开展专题会议115次,出台或会签规范性文件33份。促进跨区域联动、跨省级合作、跨网络联动。目前,四川高院正与重庆高院研究会签司法协作协议,以更大视野推动更宽领域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合作落地见效。

 
责任编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