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焦点要闻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信息化产业发展……这场新闻发布会信息量超大!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2-28 09:07:16 打印 字号: | |

2月27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关于为“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暨四川法院涉信息化产业发展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四川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学锋通报了《实施意见》的起草背景、主要特点和主要内容。四川高院研究室主任李照彬发布了四川法院涉信息化产业发展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四川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学锋通报《实施意见》的起草背景、主要特点和主要内容。


为对标党的二十大确立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围绕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确立的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紧扣实际拿出细化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的具体方案,推动省委决策部署在全省法院落到实处、终端见效,四川高院制定了《实施意见》。



一、起草背景和主要特点



2022年11月2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的决定》,为全省法院在新时代新征程谋划助推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四川高院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第一时间研究贯彻落实和优化改进措施,及时制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切实加强全省法院“实质化运行、优质化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第二十次全省法院工作会议作出安排部署。

2023年1月31日至2月4日,省委书记王晓晖在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读书班开班式上作主题报告,并在结业式上作结业讲话,强调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在四川具体化,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省法院党组及时组织专题学习,确保省委重大决策落到实处既是全省法院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省法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全省法院必须不断加深理解、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突显人民法院的职能和作用,为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贡献司法力量。



为抓实抓细“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各项司法保障和服务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四川高院起草了《实施意见》,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准确把握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增强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体现了浓厚的司法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同步性和融入性,围绕省委重大决策逐一对应研究提出司法保障和服务措施,贯穿和运用到司法审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全过程。

三是体现了独特的实践结合性和保障性,致力于推进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再上新台阶,在四川现代化新征程中奋力打造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最优质高效的法治环境。

四是体现了有效的机制创新性和协调性,以更专业化、更规范化、更优质化的措施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推动实现重大战略实施的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层次保障。




二、《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共23条。

第一部分为以法治方式保障“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重要意义。《实施意见》从增强司法保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找准司法保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把握正确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深刻指出人民法院为“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重大意义,要求全省法院站在自觉拥护和坚持“两个确立”的高度扛起司法责任,切实增强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回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现实司法需求,围绕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涉及的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四川制造”与“四川服务”等重点项目,“城乡融合”发展涉及的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五区共兴”发展涉及的五大片区特色发展系列问题,找准司法保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提出具体有效的司法跟进保障措施,增强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意见》强调,在服务保障中要自觉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在以法治方式落实战略、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发挥人民法院独特职能作用。


第二部分为创新推出“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司法保障措施。《实施意见》要求全省法院切实把握省委决策部署的科学设定和战略安排,对应四川现代化建设具体任务,逐一贯穿和运用到司法审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全过程,提出“九个围绕”司法保障措施。

一是围绕新型工业化推进目标强化司法保障,将产业发展重大案件纳入府院“两长”联席会议范围,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贯彻落实《四川省营商环境对标创新行动方案》,服务四川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四川制造”与“四川服务”拳头产品,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二是围绕信息化产业司法需求,依法支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新业态劳动者用工及虚拟财产保护。三是围绕城镇化建设,依法调节人产城法律关系,妥善审理城市更新、新型城市建设工程和交通强省建设过程中的各类案件。四是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拓展“天府粮仓”司法保障职能,促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依法治理,加大对“川字号”农产品品牌的司法保护力度。五是围绕“城乡融合”发展重点,聚焦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等重点领域加强司法保障力度,并持续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石榴籽”等品牌调解工作室,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措施,构建四川特色诉源治理新格局。六是围绕“五区共兴”推进要求,指导各级法院分级分类制定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司法保障措施,协力发挥司法能动作用。七是围绕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完善预防性、恢复性司法措施,积极运用禁止令、诉前保全等多样化法律措施,落实以生态环境修复为中心的损害救济制度。八是围绕促进共同富裕价值取向,把握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新要求,妥善化解新型基建、民生工程等领域矛盾纠纷。九是围绕文化自信自强要求,聚焦文化资源权属关系、智力成果保护、新型产业纠纷等法律问题,在审判中凸显智力性、科技性、创造性价值取向,推动巴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部分为以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护航“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实施。《实施意见》提出六项创优法治环境的具体措施。一是坚决捍卫政治安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依法打击邪教、非法宗教活动和网络政治谣言等犯罪,筑牢四川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二是坚决捍卫社会安全,抓好扫黑除恶“十件实事”,严惩杀人、抢劫、涉枪涉暴等严重暴力犯罪,加大环蓉地区毒品犯罪打击力度,依法严惩腐败犯罪,在稳定中力促发展进步。三是坚决捍卫经济安全,严惩金融领域犯罪,依法惩治涉众型经济犯罪,妥善处理跨境资产重组、内幕交易等犯罪,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走私、危害税收征管等犯罪,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四是坚决捍卫人民安全,依法惩处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高空抛物、重大责任事故等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五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大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领域行政案件研判力度,在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中发挥司法调节和司法建议作用。六是助推诚信社会建设,完善失信惩戒系统,惩治严重失信行为,加强与社会征信体系对接,兑现市场主体胜诉权益。


第四部分为服务保障“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配套工作机制。《实施意见》对五个机制建设提出要求。一是精准把握四川现代化建设格局呈现的“六大特征”,落实省委政法委“三个行动方案”,重点开展“长期未结案件化解年、破产案件审判攻坚年、审判理念质效提升年、人民法庭工作提质年、业务调研指导强化年”五个专项活动,实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目标。二是强化改革配套,深化改革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三是提高司法能力,努力建设堪当实施省委决策部署重任的法院铁军。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创新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四川法院普法宣传品牌,推动形成有利于重大战略实施的良好氛围。五是强化督促落实,加大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工作的督促监督力度,确保重点任务落实落地落细。

 

 
责任编辑:x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