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我是普法人(三)】杨婷:“起跑线上”的引路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9-27 15:49:35 打印 字号: | |

杨婷,女,生于1989年12月,2012年11月起在崇州市人民法院工作,期间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员额法官、立案庭副庭长,先后在刑事、民事、立案岗位工作。

·2018年,崇州法院荣获四川省少年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2019年,“杨婷工作室”被四川省妇联评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2019年,杨婷被成都市妇联授予成都市国际营商环境建设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2020年,“杨婷工作室”入选成都市政法委和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典型案例

·2020年,杨婷个人被评为四川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守护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杨婷和“杨婷工作室”,来自一群守护法律温情的法院人。

“砰!现在宣判……”一次法院宣判可能只需要五分钟,但每一声法槌敲击的背后却可能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全部未来,也可能承载着一个孩子的充满希望一生。

从第一天于崇庆中学实验学校挂牌,深入学校开展工作,到扩充多名优秀青年干警组建团队,再到27年法官一对一进驻校园担任法治副校长,不知不觉“杨婷工作室”已经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了近4年。

下面是杨婷讲述的故事……

杨婷工作室,承载着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担

“杨法官,求求你,孩子知道错了,我对不起他,请你帮帮他!”说这话的是一位16岁孩子的母亲。

我在审理一起聚众斗殴案子时,在被告席上看见了这个孩子。他身形瘦弱,眼神中透露着倔强和一丝惊恐。而开庭后他的母亲流着热泪拉住我,嘴里说着一句句对不起。

经与这位母亲交谈得知,刘某4岁时,她和孩子的父亲就离了婚,之后她远嫁他乡,父亲再婚后将孩子扔给了奶奶。父母的疏远让刘某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从而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时我已初为人母,深知父母对于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刘某那双渴望父母关爱的眼神,他骨子里透出的那种叛逆,不正是对长久以来心中怨恨的一种发泄吗?那一刻,我和同事们不经感到一丝酸涩。事实上,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像小刘这样的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他们缺失家庭的温暖,他们渴望关注,需要关爱,而这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一股力量将学校、家庭、法院、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来,而我们愿意成为这根线!在这个案件后,我们积极向法院领导反映,领导高度重视,全院同事积极支持,在无数次地计划和讨论后,杨婷工作室诞生了。


杨婷工作室,承担着校园法治建设的责任

“太难受了!以后坚决不能犯罪!”在一次模拟法庭结束后,两个扮演被告的孩子异口同声的话语让我记忆犹新。

校园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杨婷工作室法治宣传的主阵地,工作室成立后先后多次开展学生课堂、家长课堂、模拟法庭等活动,而模拟法庭往往是最受期待的。每次模拟庭审时,同学们总是高高举手,争先恐后的要当法官或者检察官,而被告人的角色常常会受到冷落。孩子们的选择让我感到有些欣慰,通过这小小的模拟庭审,便已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法律的种子。

2018年夏天,我审理的一起盗窃案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该案的被告人郑某刚满16岁,因盗窃手机受到指控。初见被告人,他清澈明亮的眼神让我为之一震,法官的第六感告诉我,这背后定有隐情。后经我去学校和家中走访得知,郑某从小是一名孤儿,被一位收废品的老大爷收留,从此二人相依为命,后来爷爷被查出患有重病,为给爷爷攒钱治病,才到学校盗窃他人手机卖钱用。在这起案件中,我们联系了心理咨询师协会介入辅导,郑某受伤的心灵逐渐抚平。后经多方努力,郑某再次回到了校园,我送他回学校时,他握住我的手向我致谢,眼神依然清澈明亮。这个案例后来被改编成了普法微电影,并被最高法院和中央政法委先后授奖,我经常会让同学们观看这个微电影,并告知他们:法律是有温度的,但法律的底线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的。


杨婷工作室,传承者社会各界人士的坚守


经过近4年的成长,杨婷工作室骨干成员已经扩充到5名,一支由多部门组成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业化队伍已经成立,崇州市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明显下降,令我倍感欣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杨婷工作室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以小喇叭巡回宣传车、发布应对疫情倡议书、开展法治教育云课堂等形式与同学和家长们互动,我们把法治教育从线下搬到线上,哪里需要我们,哪里就是我们的阵地。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伴随着杨婷工作室的成长,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一同助力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责任编辑:x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