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队伍教育整顿丨【榜样力量】“四川省先进工作者”涂彦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4-28 09:29:41 打印 字号: | |

涂彦,女,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四级高级法官,2020年12月该同志被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多年来,她坚持司法为民,主动多办案、办好案;她注重办案效果,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她践行诉源治理,积极推进调解工作,形成了一套高效高质的工作方法。



从律师到法官

坚持高效严谨提高办案效率


扎着马尾,穿着翻领黑色外套,眉头微蹙,涂彦一边翻阅着桌旁的庭审记录,一边对着电脑写着判决书。一堆堆小山似的卷宗整齐地摞在案头,让本就狭小的工位显得有些许拥挤。“这是需要调解的,这是需要开庭的,这是需要写判决书的,这是归档的……”涂彦介绍,如数家珍。“立案、缴费、发公告、送达、开庭、写判决书……我们每天都做这些工作,每个环节都不容出错。”涂彦打趣地把自己称为流水线上的工人。基层法院长期以来面临着“案多人少”的困境,涂彦这名“流水线”上的法官一直以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即使在疫情期间,她也舍不得按下暂停键,电话调解工作仍如火如荼开展,还因此收到群众送的锦旗。

  那时候,涂彦接手一起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欠款人始终不愿付款,调解员确认无法调解。涂彦几经辗转找到欠款人电话后,开始不间断地联系当事人,耐心解释法律条文,阐释相关法律后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仅用几天就追回欠款。

  从律师事务所、到司法局,再到金牛区法院,从最初的中文专业到法院四级高级法官,“半路出家”的涂彦从没停歇,始终紧抓工作间隙广泛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不断提升自己的审判业务素养,提高办案效率,促进矛盾纠纷从“化讼止争”到“少讼、无讼”转变。



从庭前到审判

案件提前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每天可能接触很多案子,但老百姓一辈子可能就只打这么一次官司。”涂彦深知“打铁先得自身硬”,要搞好民事审判工作,自己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法律功底。“庭前准备,庭审记录,整理案宗,装订归档……刚开始接触到案件全流程工作时总会犯一些小错误,甚至因为太过善良被当事人迷惑。”回忆起刚到金牛区法院民二庭做代理审判员的情形,涂彦感慨万千。

  虽然如今担任民四庭的审判员,但在涂彦看来,无论是民二庭、民一庭,还是民四庭,最重要的是做到对案件心中有数。只有对案情了然于胸,开庭时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审判质效,成功定分止争,并推动矛盾纠纷的前端化解。

  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每次开庭前,涂彦都要详细了解基本案情、矛盾焦点和双方诉求。她很重视这种与案件的“第一次接触”,因为这不仅是法定程序,更是对案件的一次彻底摸底。“曾经有一名男子伪造借条来法院起诉前女友,实则是想借法院之手找出前女友。”涂彦表示,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厘清事实真相,辨别虚假诉讼,彰显审判机关的公平、公正。

  涂彦这种严格的自我要求也深深影响着审判团队的每一个人。过去的一年中,涂彦审判团队用一组扎实的数字,给出了一个司法责任制改革后提升审判质效的答案:截至2020年11月,涂彦审判团队审结案件共收案874件,结案820件,结案率93.82%。

  就这样,凭借过硬工作能力,涂彦团队息诉后又上诉的案件屈指可数。近年来,涂彦分别获得2次成都法院嘉奖、3次金牛区委表彰,2019年荣获全省法院“十佳办案标兵”。“这些工作成绩都是我们团队努力的成果,我一个人即使再优秀也是做不来的。”此次荣获“四川省先进工作者”称号,但涂彦并未骄傲,而是带领团队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从真心到耐心

案结事了的背后是真情实意


  “您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德才兼备,是人民的好法官……”这封信一直被涂彦珍藏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来信之人是一名年逾花甲的老人,字迹磅礴大气。“这名老人几年来一直为成都某月饼食品公司供应馅料。原本约定每年中秋节前后付清本年度供货款,但该公司却连续几年没有未按约付款……考虑到老人来自外地,我们当天就出具调解书,成功帮他追回10万余元欠款。”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涂彦眼神里闪烁着光芒。“每一个来法院的人心中都有不顺,都想要尽快解决这件事”。涂彦认为,法院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地方,是一个讲理讲法的地方,来法院并不意味着你这个人有问题。“你可以试试拿张凳子在法院门口坐着观察一下,每天有多少人钱收不回来,又有多少人还不起钱,你焦虑甚至自杀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冷静下来走完法律程序,钱还是有机会要回来的。”这是当事人打来电话想要自杀,涂彦与其沟通时说的话。

  据了解,该名当事人背着家人借给闺蜜50万元,对方却赖账“消失”了,于是,该名当事人受到了丈夫的不理解,儿子的不理睬,甚至周围人都开始对她冷嘲热讽……每一次,涂彦总能够感同身受,即使是这名当事人一次次非工作时间打电话过来,她都不断尝试沟通,耐心地向当事人阐述法律条文,推进案件进程。

  在涂彦看来,法官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也是一个记录者。不仅仅需要依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适用法律进行审判,更重要的是用真心与当事人耐心沟通。在她手中,不仅仅有收回的一笔笔欠款,更传递出一缕缕真情实意,温暖着每名走进法院寻求帮助的人。



从工作到家庭

坚持原则的前提是以身作则


  每天上午8点,民四庭办公室的灯就准时亮起来了。趁着安静,涂彦拿来一摞卷宗,开始重新梳理一些疑难案件,按照难易程度制定当天详细的工作计划,能当天办结的案件绝不拖到明天,确保了效率和公平。

  全院几乎40%的案子都在民四庭,其发挥着“把关人”“过滤网”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涂彦积极践行诉源治理,全力推进调解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一套高效高质的“五步”调解工作方法,每年的调撤率达到70%左右,定分止争成效显著。“当事人肯定是愿意尽快解决问题的,有时候规定自己看15分钟手机就写判决,但常常15分钟过后还在看手机。”涂彦表示,想要提高效率必须控制手机使用时间。涂彦说:“孩子去年中考出分数,头一天出分数线,第二天出学生分数,那种感觉就像一把刀悬在脖子上,等待着判决。”将心比心,涂彦非常理解当事人等待判决书的心情,始终坚持案结立马写判决书。

  在涂彦心中,家庭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教育孩子她一样都没落下。言传身教下,其刚上高中的孩子也尤为珍惜时间,主动提出使用“老年机”,周末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常常有人打电话说案子都提交一个月了,怎么还没给我钱。”在办案过程中,涂彦深知很多群众法律知识淡薄,不清楚法院流程。因此,她多次在孩子老师受邀下前往学校普及法律知识,以案释法,真正将法律知识带进校园课堂。

 
责任编辑:x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