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都江堰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12-25 15:20:10 打印 字号: | |

2018年以来,都江堰法院积极回应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全省中级法院院长会和全市法院院长会要求,着眼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和职能转变,首创“6S”诉讼服务理念,明确“十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形成“分调裁执”四项机制,着力推动构建对外服务诉讼主体、对内服务法官、综合服务社会大众的“三维立体”服务体系,实现了多元司法需求的及时回应,促进了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了司法公信力,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全省首批“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示范法院”。2018年以来,该院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及社会公众提供各类服务91543件次,通过诉服中心“分调裁”实质化解纠纷11088件。


一、围绕制度体系建设,打造“6S”诉讼服务中心


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着力解决诉讼服务中心功能虚设、服务虚化、运行不畅等突出问题,有效提升司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推进以法院为中心的诉讼理念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一是首创“6S”诉服理念,加强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参照汽车销售服务4S店建设理念,首创“6S”服务理念,打造融诉讼指导(Suit-consultation)、诉讼事务办理(Suit-handling)、实质解纷(Substantive dispute-settlement)、诉讼信息反馈(Suit-information support)、个性化诉讼服务(Service-customized)、法治宣传(Strengthening legal-publicity)六位一体的“6S”诉讼服务中心,明确“大服务、大平台、大辐射”职能定位。二是明确“十化”建设标准,推进诉讼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审判原则,更新司法理念,强化宗旨意识,进一步明确“场地建设标准化、服务职能模块化、服务流程一体化、服务时空便捷化、信访化解实体化、服务规则制度化、解纷职能实体化、服务人员专业化、服务手段智能化、考核评价可量化”的“十化”建设标准,印发《都江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实施意见》,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三是研发“智能诉讼服务系统”,推动诉讼服务智能化。该系统除具有自助查询、诉讼咨询、普法宣传等功能外,可通过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判断、审判要素提取,完成全流程自助立案,是全国首个具备智能判断、可实现自助立案的诉讼服务系统。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诉讼服务终端机已正式下线,试点金融借款合同、婚姻家庭等7类案件。王树江院长调研我院工作时,对此给予肯定,要求与“四川微法院”手机APP互补。郭彦院长对此作出肯定性批示,要求中院相关部门指导完善,力争融合、打通堵点,成熟时推广应用。目前,在中院大力指导与支持下,该系统内外网接口已经连通,正在做最终稳定性测试。


二、围绕多元诉讼需求,构建“三维立体”诉服体系


针对当前诉讼服务存在的类型多样但指向不精准、流程规范但融合度不高的不足,聚焦诉讼服务多元主体的多维需求,逐步建立起三维立体服务体系。一是聚焦诉讼主体高效便捷需求,打造法院“门诊部”。按照“一星多点回字型”布局诉讼服务大厅,所有窗口按照服务流程设计成回字型,中心大厅两边设置导诉台、诉讼辅导窗口、诉调对接窗口(诉非衔接区),中间位置配置立案登记窗口、材料递交窗口、文书领取窗口、执行事务办理窗口、信访预约窗口,平均办理时长由13.6分钟缩短至5.3分钟。同时融通线上线下诉服网络,延伸诉讼服务职能,将诉前解纷简案速裁、督促执行置于诉讼服务中心2018年以来,提供各类诉讼服务事项10891543件次二是聚焦法官智能减负需求,打造办案“保障站”设立诉讼服务保障中心,将卷宗扫描案件归档文书集中印制、集中送达、庭审速录、司法拍卖等审判辅助性、过程性、综合性事务集中统一办理,引入第三方社会机构实现剥离外包探索研发智能诉讼服务系统,实现在立案时即采集案件要素信息,自动生成要素式审判提纲,方便法官快速掌握争议焦点,节省裁判文书制作时间。目前已实现10项审判辅助事务剥离,诉服中心接受咨询约6万人次20185月以来社会化服务机构共完成卷宗扫描850516案件归档16144文书送达16157、庭审速录8398场次、司法拍卖313三是聚焦群众普惠均衡需求,打造普法“展示台”将法文化、水文化、传统文化、和谐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融入诉讼服务中心,通过宪法展示墙、法治之门玻璃钢浮雕、法鼎等,为群众营造多样多元法治文化氛围建立常态化法治体验机制和宣传模式,主动邀请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职人员、在校学生、企业代表等参观诉讼服务中心、参与信访化解、旁听案件审理、随案见证执行。2018年以来,累计开展150余次参观体验活动,约1.7万人次参与,开展各类法治宣传约2.8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约3万余册。


三、围绕强化实质解纷,形成“分调裁执”机制


立足诉讼服务中心职能升级,推动诉讼服务中心从单纯事务办理向服务与解纷并重转变。一是做实制度化分流解纷前端,确保“分”到位。根据群众办事需求,通过分流导诉,进行案事分流;根据纠纷性质及当事人选择的解纷渠道,通过诉前辅导,进行诉非分流;根据案件难易程度,通过科学配置调裁团队,进行繁简分流。2018年以来,分流多元解纷机制化解2829件,其中诉前委派调解1549件,诉中委托调解1280件;分流民商事简案8259件,由调解团队、速裁团队进行“调裁”处理,占全院民商事案件的80.51%。二是打造解纷服务便民超市,做到“调”多元。在诉非衔接区设立六个调解室,由特邀调解员驻院参与调解;设立公益律师工作站开展法律援助,重点化解涉诉信访纠纷;引入并实质化运行公证、行业、行政调解力量,强化家事、道交、物业等类型化纠纷“诉非衔接”;持续推进“调裁适度分离”,采用“特邀调解员—法官助理—调解法官—速裁法官”一一对应模式,有效解决资源内耗、程序空转问题,进一步强化调解力度。2018年以来,非诉解纷力量共参与解纷2829件,占进入诉讼民事案件27.58%;“调解分离”调解纠纷1053件,调解成功率94.03%。三是提升类型化解纷质效,推进“裁”简案。根据案由、诉讼主体、诉讼请求、法律关系、诉讼程序等要素,明确以30天为限,调解不成的案件,在完成所有程序性事务之后立即转由速裁团队审理。2019年,按照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1:1:2模式配置,配齐配强3个机关速裁团队和5个法庭速裁团队,为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腾出充足资源。2018年以来,速裁团队共办案7206件,占全院民事案件总量的70.25%。四是及时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执”得快。强化立审执联动、执行督促、执行宣传,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随案执行、督促执行机制,建立立案、审判与执行常态化交流机制,尝试结案时发放“敦促履行令”,告知当事人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义务的法律后果,引导当事人及时自觉履行,在“快立”“快调”“快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快执”。2019年以来,结案后督促履行1163件,占有履行内容简案的20.86%。

 
来源:都江堰法院
责任编辑:宣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