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法改革
成都法院深化“诉源治理” 多元聚力解纷   助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12-03 17:44:35 打印 字号: | |


2016年以来,成都法院坚持“共治共赢、全程全域、多方多元”理念,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成都实践,在全国率先部署实践“诉源治理”改革,推动将其纳入党委政府社会治理体系,涉法纠纷源头防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取得明显实效。同时,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路径,将诉内“衍生案件”治理纳入其中,实现诉源治理“外部”解纷体系与内部“衍生案件”治理机制有机对接,形成内外共治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已有三批次15家法院参与“衍生案件”治理试点,《法律适用》《人民法院报》先后予以报道。今年成都法院新收案件增幅同比回落7.49个百分点,上诉案件下降14%,执行案件下降32%,有力助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做实“三层”统筹,滤纠纷于诉外

聚焦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纠纷多发领域,推动优质解纷资源共同参与纠纷预防和化解。一是共谋解纷策略。主动服务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助推主管行政部门、行业组织及相关社区协力推进涉产业项目纠纷的源头治理。二是共搭解纷平台。大力推动道交、劳动、家事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联调共治,合力共建8个“一站式”纠纷联动预防化解平台。全国首创“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汇集164个调解组织、669名调解员,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便捷解纷,已累计解纷3万件,调解成功1.8万件,成功率达61.67%。三是共建解纷力量。与司法、综治等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建23个专业调解工作室,11个诉非对接中心,推动律师、调解员等实质参与,培育壮大多元解纷力量。2017年与2015年相比,成都17个基层法院受案增幅放缓,增幅平均下降25.64个百分点。2018年全市法院受案增幅继续回落9.71个百分点,2019年1—9月,全市法院新收案件同比增幅较2018年的11.91%下降了0.70个百分点;全市共7个基层法院新收案件绝对数下降,12个基层法院新收案件同比增幅下降。

二、突出“三治”融合,化纠纷于社区

推动诉源治理纳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融入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助推基层善治。一是引导社区自治。在乡村“熟人社区”培育发展“五老”调解员、说事评理员,构建以社会自治手段化解民间纠纷的新机制。在城市“陌生社区”探索开展“社工调解”,依托社区网格化治理机制,将排查、调解纠纷等纳入社区网格员职责,推动调解工作向社区院落、楼栋、家庭延伸,构建覆盖城乡社区的立体化自治体系。二是指导社区法治。创建“无讼社区”,开办“社区法治诊所”,布设“家和促进”单元,优选“基层法治指导员”,有机整合基层司法、调解力量,推动常发多发纠纷不出居民小区、就地化解,实现居民自治、法治保障、社会调节的良性互动和深度有机融合。三是教导社区德治。启动“蓉城法官讲坛”,开设“巧姐工作室”“晓双工作室”等法官工作室,举行“牡丹讲坛”“崇法讲坛”等基层法治大讲堂,深入社区开展法治教育讲座,以案说法、以事普法、以理送法,促进乡风文明、社区和谐。

三、坚持“三调”并进,解纠纷于调解

主动对接、协同和引入优质调解资源,努力做强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优司法调解“三大防线”,有效引导调解高效解纷。一是做强人民调解。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建立人民调解员培训学校,建立实体培训基地,组建优质培训师资库,常态开展集中授课、庭审观摩、网络培训等业务培训和指导活动,提升实务技能,打造过硬治理队伍,已面向全省开展实务培训14班次6100余人次。二是做实行政调解。充分发挥行政职能部门解决所管理领域矛盾纠纷主渠道作用,推动行政裁决发挥实质解纷功能,道交等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已通过公安机关、保险行业协会等累计前端调解80余万件纠纷,90%以上的纠纷化解在诉前。三是做优司法调解。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律师工作站”,选聘包括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等118个特邀调解组织和包含法学专家、律师、仲裁员、公证员等608名特邀调解员建立“调解智库”,积极参与司法调解。近两年,全市法院调解纠纷14.73万件,引导5.23万件涉诉纠纷向特邀调解、专业调解分流。

四、紧盯“三环”同抓,止纠纷于诉内

构建法院内部各环节、各审理阶段、不同审级之间的“案源治理”新机制,严防诉讼内部的各类“衍生案件”,实现案件分流过滤与分层递减,促进生效裁判自动履行。一是夯实一审“案源治理”。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民事庭审优质化、行政诉讼优化审改革,建立办案质效管理中心、办案服务保障中心、内外沟通协调中心,强化一审事实认定、证据裁判和法律适用功能,构建防范恶意诉讼、上诉案件中立评估和“上诉犹豫期”引导机制,探索“衍生案件”治理,提升一审质效,减少二审、执行和涉诉信访案件。二是强化执行“案源治理”。构建立审执衔接、信用信息对接、正向激励等机制,打造“网格陪执+e悬赏”网络系统,强化财产查控和保全,提前化解执行难案。全面推行诉中当事人主动履行、判后自动履行和不执行生效裁判风险告知机制,促进当事人即时自动履行。创建终本案件单独管理、财产处置集约办理、综合事务深度协作机制,增强执行公信力、透明度和规范性,提升执行供给效能。三是狠抓涉法涉诉信访“案源治理”。探索信访化解与再审审查有机结合的工作模式,做好案件审查听证,做实裁判释法明理,同步重构集约高效的涉法涉诉信访处理机制,源头减少涉诉信访。全市法院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已实现连续3年下降,年均降幅达13.1%。


 

 
责任编辑:研究室